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并结合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系统谋划下一步工作安排,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明了方向。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市场规模大,汽车消费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形势,并聚焦本次会议提及的汽车促消费、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民企发展、国际化等领域进行分析和解读,研判近期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
一、发挥汽车消费带动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会议还提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导向,预计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同时对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调整优化将传导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有助于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汽车消费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促进汽车消费已成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的重要抓手。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要提振汽车消费,再次强调了汽车带动整体消费及宏观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围绕车辆合理更新、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化使用环境、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预计未来半年将不断强化汽车消费政策力度,鼓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和安全水平,合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在当前中央及各地政府以汽车为抓手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的背景下,促消费等利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一是汽车整体市场保持稳增长态势。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产品升级、信心提振等因素合力作用下,我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新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等领域也有望成为整体增长的动力。预计2023年增速在3-5%左右。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及渗透率持续攀升。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形成,产业供给能力提升、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创新、低碳发展战略驱动下,预计2023~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实现30%以上的增速,市场渗透率也将超过35%。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整体渗透率不足9%,在政策层面支持适宜地区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同时鼓励农村客货邮融合适配车辆更新为新能源汽车,预计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占比将逐年提高。
二、巩固和增强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建设支柱产业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智能网联汽车是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而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最佳载体。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年产销规模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也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发展规划、产品准入、测试示范等政策体系。根据中汽政研统计,2022年L2功能在乘用车领域新车型搭载率达到了50%。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2023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乘势而上,持续推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一是扩内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提振行业信心。落实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等政策,并适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奖补等政策预研储备。二是补短板。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新一代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上车应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为自动驾驶功能汽车产品加快进入市场提供合规路径。
在此次会议精神指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在“量、质”进一步突破。一是“量”保持稳步增长。考虑政策利好、产品丰富、消费认知提升等因素,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900万辆规模,2024年迈入千万辆级规模。2023年L3~4级自动驾驶功能汽车产品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占新上市车型数量的比例将超过70%。二是“质”实现有效提升。未来两年,新技术、新模式仍将不断涌现,钠离子、半固态等新体系电池将量产上车,中央计算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技术或将实现重大突破,国产芯片逐步上车替代应用,中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等。
三、提升国有车企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切实发挥国企在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国企需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强预研预判,提升市场敏感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寻求高端化、差异化路线,打造行业龙头、产业标杆,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及本次会议,都强调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民营车企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品牌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国有企业需主动作为,以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聚焦战略资源、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对于民企而言,政策的改善将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更多优秀民营汽车企业涌现,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充分竞争性产业,国企和民企应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加快民族汽车品牌建设,为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四、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化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也是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国际级品牌的必然选择。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基本稳定,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1~6月,汽车出口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汽车144万辆,同比增长62%,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67%。今年1月,国家铁路局等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 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规范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安全运输标准,促进降低新能源商品汽车物流成本。上半年,中欧班列汽车出口专列常态化运行,有效缓解汽车企业出口物流压力,保障汽车出口产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6个方面,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将为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营造更好的环境。
在经济稳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竞争力提升、供应链体系完善等因素驱动下,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迎来新一轮窗口期。一是未来几年汽车出口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车企更加重视出口战略,预计2023年整车出口有望超过400万辆,2025年有望突破500万辆。二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和占比将持续提升。欧洲仍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为应对法规要求和降低贸易成本,上汽、比亚迪等骨干车企正在考虑选址建厂,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三是“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下,主要车企正在加大东南亚等重点地区投资布局,不断完善本地化生产和服务体系,部分产品出口将转为海外本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