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向新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坚定地走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上。这十年间,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连续9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在中国政产学研各方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优秀企业的长期坚持与共同努力下,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为全球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发展汽车产业贡献新方案、带来新机遇。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优秀企业代表之一,上汽集团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技术创新、坚持合作共赢,秉持长期主义,成为了我国建设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企业之一。其中,上汽创新地提出了支持打造科技生命体的“技术底座”。5月24日,在2024“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之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集团向各方展示了面向“新赛道”的新一代底座技术。近日,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受邀在行业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向与会来宾介绍,未来两年将依靠七大技术底座2.0的全面赋能,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一直在坚持探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升维之路,他们的实践为全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借鉴。基于此,我们通过行业专家对近十年新能源车市的数据与形势分析,思考并探讨十年向“新”路,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经验成果总结、未来前景展望,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5月24日,2024“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之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在上海举办。我受上汽集团特别邀请参加了此次活动,也得以有机会透过一家典型代表车企,深入观察和思考新能源汽车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蓦然回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坚定了全行业发展方向和信心的指示已提出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来,包括上汽在内的一批中国新能源汽车优秀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能源环境问题不断贡献新方案、创造新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我从1991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深刻感受了这十年的巨变,亲历并见证了 2014年前,中国汽车产业探索发展,自主品牌积蓄力量小幅进步;2014年后,自主品牌以新能源车为转型突破的核心,实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加速改变了行业和社会,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一、2014年前 自主品牌探索前行
我对自主崛起的道路曲折艰辛深有感触。在2014年之前,国际品牌具有巨大的综合优势,自主崛起之路仍是比较艰难迷茫的。我1991年毕业之后进入汽车发动机厂,当时中国的发动机技术比较落后,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日本发动机技术,实现自主升级创新。
2002年中国车市爆发,以天津夏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造车技术逐步成熟后开启了降价增量行动,走上了自主品牌的低成本发展之路。2002年,自主品牌在国内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26%, 2006年奇瑞实现了月度乘用车销量第一的突破,随后奇瑞成为自主研发创新的一面旗帜;上汽集团在2004年底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并随后收购了英国名爵品牌,实现了产品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国际化;2008年比亚迪又通过F3降价在A级轿车市场销量获得突破,实现了自主品牌快速的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到2010年上升到34%的短期峰值。
然而,自主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在2010年-2014年间始终徘徊在34%左右。随着2011年合资品牌产能逐步释放,虽然自主品牌紧跟SUV的发展春风,但市场份额提升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到2014年,自主品牌份额还徘徊在34%的相对较低水平,自主品牌急需探索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二、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10年向新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指示在当时为全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统一了认识,消除了杂音,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为汽车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自主品牌发展才逐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上了依靠创新发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全新道路。其中,上汽集团顺应时代变革,把握产业趋势,以自主创新为抓手,深耕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扎实做到“市场向新、技术向新、生态向新”。
1、10年巨变-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
2014年以来的十年向“新”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国内汽车产业坚定地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条“必由之路”上,终于在乘用车市场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仅为33.9%,随后逐年波动向上,到2024年达到61%,实现了从车市三分之一向三分之二的挺进,成为中国车市的绝对主力。例如在2023年上汽集团总销量中,上汽自主品牌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5.3%,较2014年增长18个百分点。
在2015年前,我们对乘用车市场竞争分析时,主要考虑车系竞争,自主品牌的主要竞争对象是韩系和美系。
如今,随着合资车企的尾部企业销量加速下滑,豪华车崛起,近期的车市竞争主要考虑自主品牌与合资、豪华品牌的竞争,车系分析已经很少考虑,影响竞争态势的更不是合资车企的内部竞争,而是自主新能源对传统合资燃油车的持续冲击。
2、10年巨变-自主品牌国内崛起
在竞争最激烈的国内市场里,新能源汽车是自主崛起的关键。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年销量从4万台上升到2023年的774万台,国内零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实现了高增长和快速提升,2023年达到35.7%。
反观燃油车市场,年销量从2014年的1773万台上升到2017年的2371台,但随后就逐年下滑,2023年降到1396万台,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直观的案例是,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较2014年增长280倍,规模位居全球行业头部阵营。
3、10年巨变-中国汽车海外突破
中国汽车市场有近三千万辆的规模,而世界其他地区车市有6000多万的规模,中国仅占世界1/3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更广大的世界汽车市场中,中国车企希望能实现巨大突破,但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前,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始终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直到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中国车企的出海规模也得以快速增长,从乘用车出口一年50万台迅速上涨,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500万台,乘用车出口也达到了383万台,自主品牌出口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而合资品牌的出口也实现了一定的增长。
自主的崛起和海外市场的逐步渗透,充分体现了中国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大,带动了中国乘用车走向世界,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市场份额的也进一步增长。具有代表性的同样是上汽集团,长期坚持国内外全面发展,上汽海外销量在2023年已达到120.8万辆,较2014年增长13倍,连续8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此外,上汽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基地建设效果良好,也让更多自主品牌得以借势,抱团东南亚,中国车企突破封锁,顺利出海,实现可持续发展。
4、10年巨变-技术路线多元化
新能源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面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用户的需求,需要做到多元化发展。基于此,在国际以纯电动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在技术路线的探索上更具自主创新性。由于电动化的基础设施发展需要过程,消费者对续航里程担忧,对补能也拥有不小的焦虑,因此中国车企在插电混动和增程领域做了巨大的创新突破,尤其是在插电混动方面,中国车企实现了创新性的发展,以相对较为先进的插混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使消费者接受了插电混动的消费逻辑,再加上中国产业链的优势比较强,因此出现了像比亚迪等销量3年内翻6倍增长态势的优秀企业(比亚迪的年销量从40万辆跃升到300万辆,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充分彰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巨大优势。上汽集团同样表现突出,不仅创下了纯电整车能耗12km/kWh 的行业新纪录,还把混动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46%,并加速实现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
增程式技术路线是对纯电动线路有效的补充,既能提供充电体验还能消除补能焦虑,通过增程式发动机有效快速补能,切实缓解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而且通过小电池和增程器的组合,实现了更低成本的出勤。
5、10年巨变-新能源助力自主高端化突破
由于新能源车电动化给驾驶体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所以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了高端化的巨大突破。过去,中国乘用车企业一直希望能打破20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实现自主品牌向上走,顺应消费升级的购买需求。但是在燃油车为主的市场中,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实际上始终没有走通。从过去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在燃油车市场上,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在20万元以上市场的占比也仍然只达到了2%左右的水平,豪华品牌却占据了将近60%,合资品牌则占据了40%。但是在新能源车领域,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内,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实现了较强的发展,这也使得自主品牌在20万元的总体市场中,综合占比已经达到了30%以上的水平。
三、产业强国与世界低碳理念的有机结合
1、新能源车契合世界环保理念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实现汽车产业强国梦想的同时,也极为契合世界低碳环保理念,这让中国在新能源车战略的前瞻布局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虽然我国2014年还没有提出双碳目标,但发展新能源的理念已经深刻酝酿。我们早早就认识到,过度使用化石能源会带来过多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高强度使用化石能源不可持续,因此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了从汽油等一次能源向光伏风电等二次能源转变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能够有效平抑电网负荷,通过储能调节实现节能减排,因此发展新能源车是具有超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2、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先发优势明显
欧洲在2017年柴油化减排线路破产后逐步转型电动化,美国则是在2021年拜登总统上台后才开始加速电动化转型,而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发展新能源车,因此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具有先发优势,且借助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优势,加速培养了自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综合优势。今天,中国电池和正极材料等产业的世界份额都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上汽集团“十年磨一剑”,目前已经打造了“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蓝芯”动力总成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等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3、突破欧美低碳技术壁垒
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环保的提出是欧美国家利用低碳技术壁垒,来遏制后发国家的追赶。但因为我们坚决推动新能源发展,反而在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形成了产业优势,导致零碳化的世界环保理念反而为中国新能源走向世界铺平道路。尽管现在欧洲对中国新能源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但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因为中国新能源车早已走过补贴时代,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上汽乘用车名爵的木兰车型,2023年在欧洲的销量非常火爆,这正是中国自主车企战略优势的体现。恰如上汽陈虹董事长所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换,这也将对世界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汽车产业依靠发展新能源车,实现了全方位、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能源车是中国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从长远来看,中国走新能源汽车之路,对我们未来的中国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关键影响作用。虽然世界汽车市场的规模目前为9000万辆,而中国仅有3000万辆,但中国车企顺应世界潮流,助力世界低碳,未来必然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0年巨变-新能源渗透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