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纪|从计划经济标杆到专汽巨头,随州这家专汽四十年的转型密钥

发布时间:2025-08-14 16:43 信息来源:专用汽车SPV 编辑:管理员 审核:管理员 浏览:60

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重镇。

这里,有一家企业的发展史,几乎是中国专用汽车行业从萌芽到壮大的缩影 —— 它就是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华威)。

从1980年踏入这家企业的大门,随州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原重汽华威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勇四十多年职业生涯,几乎亲历了重汽华威的整个发展阶段。

当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听他讲述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故事,仿佛能看到一部中国专用汽车的"创业史诗",一个县域企业在时代浪潮中迭代重生的鲜活样本。

插秧机里的"全国第一":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火种

陈勇与这家企业的缘分,始于一个特殊的起点 ——随县农具厂。

"那时候它还不是改装厂,而是生产插秧机的",陈勇的记忆拉回上世纪 70 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要解决农耕机械化问题,我们找准了插秧机这个方向"。

彼时的随县农具厂,在插秧机领域创造了一个奇迹: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甚至超过了工业基础雄厚的上海。"《人民日报》专门报道过,就连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都表扬 ' 随州插秧机做得好 '。"

上世纪七十年代手扶插秧机

那是属于计划经济的荣光。但谁也没想到,一场时代变革正悄然改写企业的命运。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农村实行 "包田到户"。当农民们重新拿起锄头,几千元一台的插秧机突然成了"奢侈品"——"一家一户的小地块用不上,收入低也买不起",陈勇坦言,"插秧机业务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

驰乐集团办公大楼

站在悬崖边的企业,第一次尝到了市场的残酷。但也正是这场危机,埋下了转型的种子。

从挂车到自卸车: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三次转身

"企业要活下去,必须找新出路。" 当时的领导班子盯着市场琢磨:既然插秧机不行了,什么产品能接棒?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挂车。

上世纪80年代,陕西、山西的煤矿运输需求激增,东风、楚风等车企生产的整车虽好,但长途拉煤还得配挂车。"我们就盯着这个缺口,开始生产挂车",陈勇说,当时的全挂车在煤都很受欢迎,"陕西、山西的客户专门跑来订车,算是让企业喘了口气"。

但企业知道,挂车只是权宜之计。"产品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层次,得看国家发展的大方向。" 

很快,企业捕捉到了新的信号:当时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全国掀起房地产、道路建设热潮,"铁公机"建设需要大量工程机械,尤其是工程自卸车。这一次转型,让驰乐集团(此时已更名为随州驰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 "黄金时代"。

陈勇说起当年的火爆场景,眼里仍有光:"客户来随州买车,排大队是常事。有人急得把车玻璃砸了,说 ' 这车是我的,玻璃我自己赔 ' —— 那时候的工程自卸车,真是一车难求。

"驰乐集团引进法国吉约姆生产的“中国翻斗王”自卸车市场的热度,倒逼产品迭代。从4吨半到25吨,从4×2到8×4,从卧缸到前顶缸,从国产油缸到海沃的进口油缸,再到进口油缸与国产油缸并用,研发团队一步步突破技术瓶颈。

"别人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国家建设需要什么,我们就钻研什么。"就是这样朴素的理念,让驰乐在自卸车领域站稳了脚跟。然而,市场从不是一帆风顺。本世纪初,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自卸车需求萎缩,企业再次面临考验。恰逢中国推动县域经济改革,驰乐集团选择了破产重组,甩掉包袱后以承包制继续前行。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荣礼(左三)1998年来驰乐集团视察"每一次转型都像蜕皮,疼,但必须往前走。"

与重汽携手:站在行业整合浪潮的风口上

2008 年,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到来。中国重汽集团看中了随州在专用汽车领域的区位优势,想在这里找一个支点,拓展中原市场,提升竞争力。而经历了多次转型的驰乐集团,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成了重汽的合作伙伴。

"重汽控股,我们占40%股份,重汽华威就这样诞生了。"陈勇说,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本联姻,而是 "强强联合"—— 重汽的底盘技术、品牌优势,加上华威在改装领域的经验,让企业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航拍

背靠重汽强大资源,重汽华威产品线实现质的飞跃与极大丰富。

合作后,重汽华威迅速突破单一自卸车领域,依托重汽成熟的豪沃、汕德卡、豪沃TX等重卡底盘平台,将核心优势延伸至搅拌运输车、粉粒物料运输车、罐式车、环卫车、冷链运输车及特种结构车等广阔的战略性专用车市场。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门头

回望来路,陈勇感慨:"华威的历史,堪称中国专用汽车发展史的缩影。" 从集体企业到改制重生,从民营经济兴起到行业整合,从插秧机到专汽,它踩中了每一个时代节点:计划经济的集体荣光、改革开放的市场觉醒、县域改革的阵痛转型、行业整合的机遇捕捉…… 很少有企业能像华威这样,完整经历专用汽车行业的所有关键阶段。

随州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陈勇

如今,作为随州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陈勇不仅关注重汽华威的发展,更操心着整个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未来。"过去是'单打独斗求生存',现在要'抱团取暖谋发展'。" 他说,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可能在新能源、智能化,"但无论怎么变,紧跟国家发展、贴近市场需求,这两条底线不能丢。"四十四年扎根一行,陈勇和重汽华威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转型、突围、坚守,早已刻进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基因里,成为后来者回望时的珍贵坐标。



0.1235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