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高新技术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的多项经济指标,展现出我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我市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既抓当前,又谋长远,不断夯实投资硬支撑、激发消费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大项目夯实发展“硬家底”
9月20日,全市三季度7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都很高。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强引擎。分析前三季度投资数据可见,重点领域投资支撑向好:基础设施投资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8.4%;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7.7%;民间投资支撑加强,同比增长13.7%;企业加快技改扩能,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
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背后,是我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坚持力量向项目集中、政策向项目倾斜、要素向项目集聚的结果,是全力以赴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争取的结果。
全市上下从重大战略中“找”、从国家政策中“争”、从自身禀赋中“挖”,将国家所需与我市所能、当前与长远、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谋划申报并争取了一批建设所需、民生所盼的“两重”“两新”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成功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59个,到位无偿资金7.47亿元;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6个,到位国债资金10.9亿元。
纵向来看,目前全市“三库”入库项目总投资10408亿元,是去年完成投资的19.5倍,但横向来看,相较十堰、咸宁等市州,我市的项目总数、投资总额、产业项目还相对较少。
前期,我市在项目争取上达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正是全力储备申报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窗口期,要继续发扬“抢时间就是抢资金、抢政策就是抢机遇”精神,钻深研透政策投向领域,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包装,推进前期提速提质,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笼子”和计划“盘子”。
做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好容缺受理、上门服务、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等“组合拳”,加强项目审批、用地、用能、融资等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入统、快达效,不断充实全市高质量发展“硬家底”。
消费活力升腾城市“烟火气”
在古树老屋里喝咖啡赏星星,在市井小巷内寻找地道随州美食,在月光海上迎风挥浆踏浪前行,在大洪山下骑自行车竞技角逐……新的消费业态、消费场景,让消费活力加速释放,人气、商气、烟火气加速集聚。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年初“迎龙年·过大节”促消费系列活动,开启了全年消费“热辣滚烫”模式。接连举办青岛啤酒节、“楚大厨”技能培训等活动,依托寻根节、桃花节等文旅节庆活动,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引领消费热潮。
9月以来,一场以“金秋随州”为主题、以重大赛事为串联的消费季活动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大游客、参赛者游随州、品美食、住美宿,各大商圈、景区、住餐企业纷纷焕新场景、丰富业态、提升服务,最大限度将“流量”变“留量”,充分激发消费潜能。9月餐饮、住宿市场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0.7%、12.8%,实现“淡季不淡”。
“两新”政策加快落地,带旺汽车“换能”、家电家装厨卫“换智”。目前,全市汽车以旧换新申请1826台、家电家装厨卫累计销售34383台(件),带动销售4亿元。1至9月,全市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五金电科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销售同比增长46.8%、17.5%、16.6%、11.5%。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要聚焦我市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推进商业创新,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
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精心策划各类促消费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消费。围绕吾悦、万达、文峰里、解放路等重点街区打造夜间消费聚集区,持续升腾城市烟火气。以草甸子商旅综合体为“引爆点”,打造集食、游、购、娱、展、演等丰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塑造随州消费新名片。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9月,我市15家企业入选“新物种”瞪羚企业,全市省级瞪羚企业总数达到52家。这些块头不大却身怀“独门绝技”的企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创新主体实力持续壮大,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新技术、新主体强势发力,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39亿元,同比增长10.9%。目前全市申报高企127家,同比增长25.7%,增速位列全省市州第一。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成效明显。组建湖北省应急特种车辆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湖北省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新能源、先进制造、智慧农业等重要领域,推进市校协同创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49个项目获省级立项。
加快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依托省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设立随州专汽、随州香菇特色产业专区板块,引导企业入驻,高效解决科创需求。目前入驻企业711家,完成对接需求99项。
面对创新主体规模偏小、高水平人才团队匮乏等实际,要继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度链接全省科教资源,建好随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对接用好湖北科创链平台,加强市校企合作,提升创新平台运行质效。加强人才引育留用,“量身定制”人才服务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汇聚随州。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深入实施高企和科小培育三年行动,完善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全市上下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拼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